中國能源行業碳排放占全社會碳排放總量的80%左右,要實現“碳達峰、碳中和”目標,核心是推動能源低碳轉型。中國的能源轉型仍處于關鍵發力期,在能源供應方面,高比例風電、光伏的接入給電力系統的安全、穩定、經濟運行帶來挑戰;在能源消費方面,數據中心、電動汽車等新形態負荷逐年增加,可挖掘的靈活性資源潛力巨大。處于演進過程的綜合能源系統,持續推動了傳統能源利用模式的變革;多種能源系統的協調規劃和靈活調度,可有效提升能源利用效率,促進對可再生能源發電的消納,降低用戶用能成本,助力實現“碳達峰、碳中和”目標。
碳排放監測系統平臺采用大數據、物聯網、碳排放計算模型等技術手段,結合國家政策與地方特點,構建覆蓋地區人口組成、能源生產結構、終端消費量、重點行業、規模及以上企業碳排放、用戶碳足跡、碳交易和碳吸收等綜合維度的智能監測指揮平臺。并發揮數據驅動優勢,構建“碳中和”遠景規劃分析模型,從能源側、企業側、用戶側、管理側提出切實可行的建議和實現途徑,促進能源結構轉型,優化重點行業生產用能結構,加快去碳化進度,促進碳達峰、碳中和的落地實施。
碳排放監測系統平臺主要包括“碳”數據接入、治理與數據融合,“碳”監測和智能分析,“碳”可視化調度指揮等功能模塊。
1.“碳”數據接入、治理與數據融合
利用先進的技術手段充分整合來自電力、石油、天然氣、新能源、環保、林業、互聯網、政府機構等領域和部門的多種數據資源,通過大數據技術和工具實現專業的數據治理和數據融合分析。
2.“碳”監測和智能分析
從能源結構組成、產量趨勢、消費量變化等維度,綜合能源的行業、類型、時間、區域等多個視角構建碳分布分析視圖,實現全方位、多維度、多視角的分析。結合清潔能源可替代技術信息,對清潔能源消耗數據、非化石能源能耗數據、人口碳足跡、節能減排政策、節能意識和森林覆蓋情況等進行關聯分析和相關性挖掘,挖掘影響碳減排的關鍵因素。進行重點行業碳排放監測和去碳潛力分析,以及碳交易碳定價分析等,實現地區整體碳生產、消耗、可替代資源、減碳渠道等綜合維度分析,并對未來趨勢進行態勢感知和精準預測。
3.“碳”可視化調度指揮
平臺通過智能監測等渠道監測“碳排放”實施成效,利用大數據分析技術分析地區多維指標情況,通過智能化手段模擬碳達峰、碳中和場景,構建碳中和、碳減排專題應用場景,并對影響碳達峰、碳中和的關鍵指標和數據進行預測和未來動態模擬,對相關的單位、部門和領域進行調度指揮和優化調整,確保碳達峰、碳中和目標的達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