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小編為大家整理了早期能耗監測系統的發展歷程,以及我國的能耗監測系統是如何展開研究的。
從上世紀70年代開始,發達國家開始重視對能源消耗的控制,對公共建筑能耗的監管成為各國降低能耗的重要手段之一。英國和美國成為建筑能耗監測的先驅,但限于發展背景,最初是以問卷的形式對公共建筑的能耗進行調查統計。英國于1976 年開始統計已建和在建公共建筑的能耗情況,并對既有公共建筑進行了節能潛力的研究。
進入21世紀,信息技術的飛躍式發展,為能源管理平臺的技術革命也提供了良好的基礎。國外主流的能源管理系統大都比較成熟,上傳的數據類別也遠多于一般的能耗監測系統,其應用功能也遠遠超出建筑能耗監測系統的統計和分析,更關注用能系統級和設備級的深度能效分析,及用能系統的能耗診斷及優化控制策略。
相對于國外,我國對建筑能耗的監管起步較晚。
從2007年開始,國家相關部委相繼頒布了一系列的指導文件,要求在全國范圍內逐步建立部、省、市、區級標準化能耗監測平臺,最終建立起全國聯網的能耗監測平臺。國家還以北京、天津和深圳作為首批國家機關辦公建筑和大型公共建筑節能監測示范城市,建立大型公建能耗監測平臺及建筑能耗數據中心,實現對公共建筑的在線能耗監測。
2013年,北京市公共建筑電耗大數據平臺在全國率先建設完成,至2015年超過13000棟公共建筑的電耗基礎信息被采集,通過對電耗數據的分析,北京市掌握了3000平方米以上公共建筑用電量在各區縣的分布情況。
深圳在2011年建立了覆蓋全市的公共建筑能耗監測平臺及能耗數據中心,對超過500棟大型公共建筑實施在線能耗監測,在對獲得的能耗數據進行分析的基礎上,全面開展了既有公共建筑的節能改造。
上海市于2009年發布了相關技術規范,對能耗監測系統的設計、施工、檢測、驗收和維護運行的全過程提出了統一要求,目前已經建成基本覆蓋全市的建筑能耗監測系統,對超過1400棟公共建筑進行能耗計量、評價分析及定額標示等。
除此之外,全國絕大多數省份也都在逐步出臺符合地區情況的文件和政策,并在此基礎上開始搭建公共建筑能耗監測平臺。很多大學或高新技術企業也在該領域開始較多的研究。
更多三水智能化精彩文章,點擊下方鏈接立即查看:
掃碼添加微信,一對一咨詢產品、免費報價
1. 分層架構設計 感知層:部署RFID標簽、溫濕度傳感器等設備,實時采集食材狀態與設備運行數據...
1. 硬件層:感知與執行 智能終端:包括電能表、溫濕度傳感器、流量計等,覆蓋生產、辦公、倉儲全場...
節能降耗:通過優化設備運行,能耗可降低20%-30%,尤其適用于商業綜合體、醫院等高能耗場景。 ...
1. 經濟效益 降本增效:重慶某商業綜合體通過裕乾建筑設備監控系統方案改造,年運維成本降低200...